人是非常微小的。從時間上看,生命的長度非常有限。如果活到100歲,共36500天。這算長的,現在的平均年齡還不到80歲,還不到30000天??傻厍虼嬖诘臅r間,至少已經45億年。與地球的年齡相比,人的生命長度簡直不值一提,轉瞬即逝。在這極為短暫的時間內,人還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風險比如意外、疾病、車禍等,死亡都會不期而遇,讓生命戛然而止。正所謂“出生入死”。從空間上看,人也極其微小。地球上的人口接近70億,每個人都是70億分之一;而地球陸地面積占總表面積的29%,71%的面積為海洋面積。即使是陸地,每個人所能到達的地區(qū)是極為有限的,更何況海洋。在太陽系里,雖然地球體積比金星、火星、水星、冥王星大,但比海王星、天王星、土星、目星小的多,與太陽的體積比可以忽略不計。在太陽之外,有一個更為廣闊的宇宙,這個宇宙大到你無法想象。無論從空間、還是從時間來看,人都是極其渺小的。說到這,大家自然而然地會思考一個問題:在這么短的時間,以及這么微小的空間里,人生的價值是什么?人到底應該怎么做才能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?
先與大家談談死亡吧,只有理解死亡接受死亡才能更好的生??珊芏嗳耸羌芍M“死亡”的,談死色變;但死亡,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避。無論你是家財萬貫的億萬富翁、還是身無分文的窮光蛋,無論是人人敬仰的*主席,還是無人重視的底層百姓,死亡都會不可避免的。從出生的那一刻,就注定著死亡。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(huán)過程。如果沒有死亡,人都能活到300歲、500歲、1000歲,不是都成老不死了嘛,世界就亂套了。既然死亡沒法避免,那生命的過程就顯得至關重要。無論你以什么樣的心態(tài)面對生活,時間都會滴滴答答地流失。時間不會因為你高興或者不高興而加快或者減慢。與其不高興地活著去折磨自己,為何不開心地讓自己享受生活?!生命就像一面鏡子,你向它笑,得到的也是笑;你向它哭,得到的也是哭。生命的顏色完全在于你的心對于生命的看法,但心經常迷失,被頭腦所左右,被世俗間的各種誘惑所牽絆。所以人需要經常停一停,讓心有喘息的機會,并且經常去打掃覆蓋在心上的各種灰塵。我們走的太快了,來不及品味生命中的一點一滴,來不及去打掃從外界得到的各種垃圾,來不及去享受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麗。我們不斷奔跑,向著所謂的“成功”,不斷追求那些看起來很美好的東西,可到*會發(fā)現得到的是“垃圾”,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,特別是能量的損失。
人需要的做的是完全融合當下,不要去思考昨天,因為昨天已成為過去;也不要去思考明天,因為明天還沒有到來。*能夠控制的就是當下,當下這一刻這一秒。今天在山東濰坊出差,吃完晚飯后,與朋友一起散步,來到濰坊*的廣場,看到很多人在跳舞以及放風箏??粗咸?,跳的很享受,很投入,生命的本質就在那抬腳及放腳的那一瞬間。那一刻美極了。記得幾年前在乘坐電梯時,突然腦子里冒出一句話:上上下下不間斷,此刻方知真知我。那一刻的感覺太棒了,能量充滿了全身。眼淚也掉了下來,告別了自己以往的迷失及混沌。生命太偉大了,太奇特了,只要我們融入其中,完全融入,那種偉大、奇特就會完全體現出來,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就會出現。那個世界充滿了能量,這種能量時時刻刻陪伴著你,所有的迷失及混沌在能量的包容下完全消解,消解的無影無蹤,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喜悅。在能量的包容下,你會變得更加慈悲,也會以更加感恩的心態(tài)活著。你不再奢求,不再有欲望,因為你會覺得活著本身就是意義。過多的欲望都會使得生命失去色彩,活著就是最美好的色彩。
人不能單獨活著,沒有自然界的給予,沒有親朋好友的關心,沒有他人創(chuàng)造的物質,人根本就生活不下去。最寶貴的東西往往是無價的。陽光、水、土地、空氣等,我們一刻都離開不了,每天都在用,但不收取任何的費用。只是我們“日用而不知”啊!沒有父母,就沒有我們;沒有父母的辛苦操勞,沒有父母的關愛,我們不可能健康順利的成長,這種恩德一輩子都報不完啊。沒有他人的幫忙,沒有他人智慧的勞作,我們不可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。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,只有意識到這點,才能更好地活著,與自然界以及整個環(huán)境和諧共處。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水的品質,善于傾聽,善于包容,善于處下,這才符合大道的品質啊。人生*的成功莫過于能夠尊道貴德的活著。人生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痛苦,就在于逆道而行啊。欲望太多,追求太多,想法太多,反而讓人迷失方向。多則惑,少則得。大道是那么的簡單,可天下人就是不能掌握啊。正如老子說的那樣: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
人生要經歷三個階段:人與物、人與人、人與心。人首先要解決最基本的物質問題,沒有物質的保證,人很難活下去。*社會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出需求層次論,認為人有五個需要,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要解決基本的吃喝拉撒問題。這是人活下去的前提。在解決基本的物質問題后,就會進入“人與人”的階段。人不可能單獨活著,需要交際,需要建立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,以便獲得他人及社會的認可。這個問題解決后,就會進入“人與心”的階段,需要解決內心的和諧以及幸福問題。內心是否真的和諧,是否有很強的幸福感,實質上是人生是否成功的標志。世俗眼里的成功太偏頗了,僅僅以物質的獲取來評判成功,實質上那是最初級的。這也就是為什么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并不幸福的關鍵所在。人生奮斗的終極價值在于獲得幸福感,而幸福感的獲得與能否尊道貴德、能否感恩的活著,能否慈悲,能否少私寡欲有著最直接的關聯。當人們都能唯“道”主義,唯“德”至上,人生就會活得更加瀟灑,更加自如。